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近年来,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饮食结构的多元化调整,素食饮食已从传统小众领域逐步向大众化方向延伸,成为餐饮市场的新增长点。日前,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素食品类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全国素食餐饮市场规模接近80亿元。在赛道扩容的背后,素食品牌面临着连锁化率低、产品同质化、供应链服务支撑薄弱等问题,制约着素食品牌的进一步扩张。未来,素食品牌将朝着多元化、本土化、场景化方向持续发力,进一步释放大众消费潜力。
素食品类进入快速发展期
《报告》指出,素食是一种以谷物、蔬菜、豆制品、菌类等植物性原料为主,不食用肉类、禽类、鱼类、各类海鲜等一切动物的饮食方式。而素食餐饮则是以提供素食产品及服务为核心的商业化餐饮服务形态。
近年来,随着健康、可持续和多元化消费理念的兴起,素食在社媒平台上始终保持较高的热度。此外,在政策引导与经济迭代的双重作用下,素食品类正迎来发展新契机。一方面,素食作为健康的饮食方式代表,近年来发展备受关注,从顶层设计推动素食产业向健康化、绿色化升级。另一方面,消费者健康饮食需求升级与农业产业优化形成的双向合力,驱动着素食品类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消费者的生活方式逐步转变,叠加素食领域的技术革新,从消费认知到产业效率全方位赋能,让素食品类发展迎来契机。这不仅推动素食从小众选择向大众日常饮食方式进阶,还进一步提高素食产业差异化竞争力。
《报告》认为,在热度、政策、经济、技术等多方助推下,素食品类正在快速成长。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素食餐饮市场规模接近80亿元。截至今年10月,全国素食门店超过4000家。但门店数在3家以下的素食品牌门店数占比高达95.1%,可见,素食品类的连锁化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从区域分布来看,素食门店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消费观念更开放多元的华东与华南地区,占比分别达32.7%、27.9%。而西北、华中等地区占比较低。从线级城市分布来看,新一线城市及二线城市的素食门店数占比相对较大,分别达到23.9%和21.6%。此外,三线城市、四线城市、五线及以下城市的素食门店数占比均超过10%。
从素食品牌的竞争格局来看,近年来不少新派素食品牌在快速崛起。以素满香、莲海素食、素耕等为代表的平价素食品牌借助高性价比的价格定位与规模化布局,成为素食赛道的“普及者”。流布素锅、庆春朴门等中高端素食品牌通过火锅、西餐、融合菜等形式,切入年轻消费群体的社交、健康、生活方式需求,打造差异化场景。此外,市场上还有无味舒食、兰斋 LAMDRE等高端素食品牌,以东方美学与文化体验切入小众高净值人群,推动素食向精致餐饮方向延展。
《报告》指出,与传统素食品牌相比,新派素食品牌在理念上更突出健康、生活方式与美学属性,通过现代化空间设计、社交媒体传播以及贴合都市生活的消费场景,逐渐吸引年轻消费人群。
多维创新加速品牌“破圈”
《报告》显示,新派素食品牌在品牌定位、客群画像、菜单结构、价格定位、模式创新上均呈现显著特征,正在通过多维创新,逐步打破小众圈层限制,向主流消费市场渗透。
品牌理念与门店设计呈现出多维化与年轻化、日常化的趋势。当前,新派素食品牌在定位与门店设计上正逐步走向多元化与大众化,将素食从传统的宗教场景中解放出来,转而建立更广泛的消费心智。在定位层面,新派素食品牌的品牌理念由单一的宗教或禅意属性,扩展为健康养生、生活方式、时尚创意、环保可持续等多维度,并通过强调多重理念以增强价值认同。在门店设计上,形成了年轻化与日常化两种路径,前者突出视觉符号与社交体验,后者强调功能与亲和氛围。
产品结构朝着创新化与细分化发展。新派素食品牌的产品结构呈现差异化逻辑。以中式素食正餐、素食火锅、素食西餐、素食快餐为例,中式素食正餐注重均衡与传统一体化,素食火锅突出涮菜核心与锅底创新,素食西餐强调“主餐+休闲”的复合定位,而素食快餐则以“快、全、均衡”为特征,覆盖多场景需求。不同素食细分类型的餐厅既保留各自的餐饮逻辑,又共同体现出素食理念在产品结构上的创新和细分化发展特征。
自助模式热度持续攀升,平价素食自助餐厅受青睐。近年来,随着自助模式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素食自助也逐渐成了大众关注的细分赛道。据巨量算数,从2023年1月至今年10月,抖音平台“素食自助”搜索热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一批素食自助品牌在餐饮市场上崭露头角,比如,素满香·全民食养自助已在全国布局超过110家门店,覆盖浙江宁波、广东深圳等城市;而一家素·多国料理则以人均近110元的中高端路线在浙江杭州、深圳开出门店。素食自助品牌既有以平价大众化为主的规模扩张型,也有以高客单、差异化体验为主的精品型,共同推动了素食自助的热度攀升与消费层级的多元化。
消费群体扩容拉动市场发展
在消费升级浪潮下,素食市场潜力显著。未来,素食品类的消费群体也将向大众市场进一步扩容,素食餐饮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报告》认为,未来素食市场有以下发展趋势。
素食餐厅的模式走向多元化、场景化、年轻化。一方面,中式素食正餐、素食西餐、素食快餐等模式将会持续迭代升级,比如,深度融合外卖、外带,或探索多国风味、特定食材等。另一方面,场景化打造将成为素食餐厅吸引顾客、提升顾客忠诚度的核心竞争力,将会有越来越多素食餐厅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历史故事、艺术流派等元素,打造沉浸式用餐场景。此外,随着年轻消费群体崛起并逐渐成为市场主力军,素食餐厅将在菜品研发、空间设计、营销推广等方面积极向年轻化靠拢。比如,在菜品上积极开发高颜值、具有话题性的菜品;空间设计上采用潮流色彩、时尚软装,打造符合年轻人审美的社交空间。
素食供应链将深度变革,朝着本土化与高品质化协同发展。一是本土化进程会显著加速,本地供应商将成为素食食材供应的中坚力量。例如,本地有机农场与素食餐厅构建更紧密的合作,通过冷链物流等高效配送的方式,新鲜蔬菜能在数小时内从田间送达餐厅。二是供应链各环节迈向高品质化。加工环节方面,AI智能炒菜设备将被广泛应用,通过算法学习与精准控温,实现菜品火候、口感及出餐效率的标准化与最优化,显著提升出品稳定性与人力效率。
素食品牌将打破传统渠道局限,渠道融合与社群化运营成为增长引擎。渠道融合将呈现线上线下深度协同的发展态势。在线下,除传统门店持续优化体验、拓展服务场景外,素食品牌未来还可通过开发即食素食产品、半成品素食套餐、休闲素食零食等零售产品,拓展进驻商超、便利店、精品超市等零售终端,以多样化产品形态满足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线上渠道将成为素食品牌拓展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关键战场。比如,素食品牌通过外卖渠道逐步渗透到更多日常用餐场景。此外,社群化运营将成为素食品牌发展的战略核心。未来,素食品牌也可积极围绕素食文化、健康生活理念、环保公益行动等主题,建立线上社群,吸引素食爱好者、潜在消费者汇聚,并通过定期分享、组织线下社群活动,提升品牌的影响力与口碑传播力。通过社群成员的口碑裂变传播,源源不断吸引新用户了解、尝试素食产品,实现品牌用户数量与销售额的双轮高速增长。
THE END
来源丨中国食品报
编辑丨叶家茂 李晓
审核丨郑继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