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在辽阔的田野上,丰收从来不只是季节的馈赠,更是科技与土地对话的结果。中农控股作为化肥流通领域的“主力军”和为农服务的“国家队”,一直以来,认真履行为农服务责任,不断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开发应用与农资产品的绿色转型升级。当中农“聚自然”系列产品走进千家万户,一个个关于信任、突破与喜悦的丰收故事,正在不同作物的田间地头悄然上演……
焕发土壤生机
在内蒙古赤峰,种植大户王姐曾深陷“产量瓶颈”与“土壤倦怠”的双重困局。直到今年,她在中农控股农服人员的推荐下,拿出1000亩玉米地作为示范田,底肥施用聚自然“自然旺”生物有机肥,追肥配合聚自然“自然壮”含腐植酸水溶肥。
苗期,她便惊喜地发现,玉米根系格外发达,幼苗整齐健壮,“像一排排小士兵,精神得很!”中期滴灌追肥后,即便遭遇阶段性低温,玉米依然挺拔浓绿,全程再无脱肥之忧。秋收时节,金黄的玉米穗堆成小山。经测产,平均亩产达2600斤,比去年足足增产600斤,增幅高达30%。王姐指着归仓的玉米棒,笑着说:“不只是产量上来了,地也变得越来越‘年轻’了。”
同样是赤峰,吴大哥对西瓜的“甜度”有着执着的追求。
今年,他在300亩西瓜地上采用“中国农资”硫基复合肥+聚自然“自然旺”生物有机肥+“自然壮”含腐植酸水溶肥的施肥管理方案。从苗期开始,瓜苗根系繁茂,植株健壮;开花坐果期,坐果率明显提升;到了膨果期,西瓜个头均匀、膨大迅速。
最让他骄傲的是,西瓜甜度跃升至13度以上,比往年高出近2度,亩产突破12000斤,增产约1000斤。吴大哥的西瓜表皮光滑、色泽鲜艳、口感清甜,在市场上格外抢手。“以后种西瓜,就认准这两款肥料了!”他坚定地说。
助力作物“强身健体”
在河北张家口沽源县,马铃薯生长季雨水偏多,不少农户忧心忡忡。
然而,使用聚自然“自然旺”生物有机肥与“自然靓”有机水溶肥的示范田里,马铃薯却展现出显著的抗逆性。前期根系发达、匍匐茎粗壮,坐薯率明显高于常规地块;中期植株健壮挺拔,叶片厚实油亮,长势喜人;后期无早衰现象,薯块膨大均匀,商品性高。
由于今年多雨寡照的情况,马铃薯普遍减产20%左右,但使用聚自然营养方案的管理地块亩产稳定在约4.5吨,受影响很小。”田间观摩的农户纷纷赞叹:“这样的天气还能有这样的收成,真是科技的力量!”
同样是花生田。今年秋季,河南部分地区遭遇连续40多天阴雨,不少花生田积水严重、发芽减产。家住河南开封市通许县竖岗镇的门大爷对“自然旺”生物有机肥的效果赞不绝口:“这连续的阴雨天,我家的花生还是青枝绿叶,果实饱满,扒开根系看了下,白须根多且发达,花生坐果数量多,产量几乎没有受到影响,下一茬种植大蒜我还要用‘自然旺’生物有机肥!”
果园起死回生的秘密
江西赣州的春天,本该是橙香漫野的时节,而王大哥的50亩脐橙园却一片沉寂。叶片泛黄,新芽不发,整片果园了无生机。“难道是毁灭性的黄龙病?”他心急如焚。
中农控股农服人员及时赶来,为王大哥的脐橙园“把脉问诊”,发现问题关键是土壤肥力枯竭。农服人员开出了“聚自然”自然靓有机水溶肥搭配高氮复合肥的“营养处方”,仅仅4天之后,整个果园黄叶返绿,新芽勃发。秋日回访时,王大哥的脐橙亩产达3000斤,超过同龄果园的2500斤。尽管市场行情低迷,但他家的橙子因品质出众,收购价仍在2元/斤,高于市场价。“是‘聚自然’让我的果园起死回生。”王大哥感慨地说。
从北到南,从大田作物到经济作物,“聚自然”系列产品以实实在在的增产效果和土壤改良能力,赢得越来越多农户的信任与认可。在充满喜悦的季节,中农人用真挚的行动,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丰收喜悦,让温暖与感动在田间地头持续上演。
THE END
来源丨中农控股
编辑丨葛欣
审核丨郑继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