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行业数据显示,传统饼类专营店销售额自今年6月起大幅下滑,而商超烘焙板块却逆势增长,部分品类月增速高达40%,展现出巨大潜力。
图片源于网络
针对于此,“2025中国零售烘焙论坛”特别邀请烘焙行业运营专家刘新刚,深入解析商超烘焙体系的搭建逻辑与运营核心。
烘焙运营专家 刘新刚
解析烘焙业态优势
商超烘焙与传统烘焙专卖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业态模型。专卖店胜在专业性强、调性高、情绪价值给得足;而商超烘焙的核心优势在于“店中店”模式,其本质是流量变现。
商超烘焙具备六大优势:一是客流稳定,依托商超的天然人流,获客成本更低;二是成本可控,与超市共享部分设施与管理成本,起步更快;三是品牌背书,商超品牌本身为烘焙产品提供了信任基础;四是便利性高,满足家庭顾客一站式购物的需求;五是风险可控,相较于街边店,经营风险更小;六是精准转化,能够直接触达目标客群。
同时,商超烘焙也普遍存在三大短板:更新迭代慢、专业性缺失、营运能力偏弱。
例如,曾出现将冷冻蛋糕解冻后,不按规范粘贴效期标签,导致产品在顾客购买回家途中就已变质的情况。因此,搭建体系的首要任务,就是正视并弥补这些短板。
搭建店中店动销模型
商超烘焙的搭建始于对“卖什么、卖给谁、怎么卖、谁来买”这四个核心问题的清晰构想。成功的店中店,应能让顾客“一看就进、一进就买、一买再买、一传千里”。
一个理想的店中店布局应包括:试吃区、品类主推台、甜品区、现烤面包陈列柜以及冷冻慕斯柜。通过“一柜一主推,一货一主题”的视觉化呈现,主动发起购买指令。例如,将蛋挞、麻薯等引流产品作为“钩子”,集中陈列,创造排队效应,吸引顾客靠近。
核心在于打造“三位五感六觉”的消费体验。 这是让顾客记住你、选择你的终极武器。
其中,三位中的人位指的是有温度的服务;场位是具备便利性与及时性的空间设计;货位则是有稳定且匹配需求的产品品质。
五感是营造松弛感、原生感、氛围感、社交感与安全感。六觉要全面调动顾客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知觉。
例如,在高峰期现场烘烤面包,让香气弥漫;播放产品讲解,引导试吃;敢于展示原料,让食品安全看得见。通过这些细节,将卖场从单纯的销售空间,升级为一个令人安心、愉悦的烘焙场景。
优化商品结构策略
商超烘焙的商品结构应围绕“高频刚需、高性价比”定位,实现高周转、少库存。
引流产品(占比约10%-15%):价格敏感、认知度高,用于吸引客流。如:蛋挞、老式鸡蛋糕、现磨咖啡、冰淇淋、贝果等。
核心产品(占比约60%-70%):复购率高、稳定输出的日常所需。如:瑞士卷、麻薯、吐司、餐包等短保新鲜类产品。这是销售额的基本盘。
利润与形象产品(占比约20%-25%):高附加值、具有独特性的产品,如特色欧包、季节限定礼盒、生日蛋糕;用于展示技术、提升调性、制造话题,如精美慕斯、网红单品(如榴莲千层)。
爆品思路是突围关键。集中资源,将每个品类中的一两款产品打造成爆品,形成“爆品森林”。
夯实运营体系基础
再好的模型与产品,也需要强大的运营体系支撑。
运营体系涵盖六大要素:人、机、料、法、环、安。人:建立简单的招聘、培训、晋升体系,尤其是针对商超特点的“招选预留”机制。机:设备的管理、维保与使用规范。料:原料的选用、存储与管理标准。法:各岗位工作标准(SOP)、目标管理方法、数据体系(如客流量、客单价分析)。环:生产、销售、存储空间的标准化规范。安:食品安全、客诉应急公关、员工安全,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日常营运则要聚焦核心动作,包括:试吃、营销、陈列、清洁、服务、销售目标管理等。
例如,试吃必须用当天新鲜产品;营销物料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摆放;清洁必须有明确的分类和标准。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日复一日的执行,共同构成了商超烘焙稳固的营运基石。
各位行业同仁可以借鉴胖东来、盒马等领先品牌的工作规范,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并通过数据驱动实现模式创新与效率提升。
THE END
作者丨郑继新
编辑丨郑继新
审核丨葛 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