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大店不能放,社区紧跟上”。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家兴集团在商业变革中的生存智慧。从商品到服务,从交易到情感,家兴集团用十年深耕验证了一个道理: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唯有扎根社区、服务民生,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在近日举办的“2025中国合作贸易大会”期间,河北家兴商贸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家兴集团)董事长赵建光指出,随着资本深度布局区域市场,传统商业秩序面临重构。
在此背景下,十年前,他率先提出“得社区者得天下”;而十年后的今天,国家九部委出台加强“最后一公里”建设,也就意味着社区商业的价值将被重新定义。
家兴集团董事长 赵建光
解析商业困局
商贸流通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赵建光生动描述:今天狼来了,后天虎来了,大后天豹子来了;整个商业生态已经发生了剧烈变革,企业生存环境日益艰难。
资本持续向下扎根,直接进入县域和农村市场,打乱了原有的商业秩序。同时,单纯的商品售卖模式已难以维持企业生存,价格竞争日趋激烈。赵建光提出,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期,企业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价值定位。
社区商业的痛点恰恰蕴藏着新的机遇。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消费需求升级,社区居民对服务的需求远远超越了商品本身。
传统商业模式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特别是在生鲜食品领域,仅靠卖菜已经不足以创造更多利润支撑企业发展。
家兴集团用十年时间,搭建起独特的社区服务生态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中央厨房、社区服务站、家兴PLUS平台,以及实现村村通的物流网络。
目前,家兴集团的市场覆盖面已拓展至9个县市,并完成了北京社区的基本搭建。这套体系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最后100米的配送和服务问题。通过密集的网点布局,家兴集团已经实现了从单纯卖商品向综合服务的转型。
其中,社区食堂成为服务转型的重要突破口。截至目前,家兴集团已建设17个社区食堂。
赵建光坦言,企业在转型初期非常艰难,但通过持续突破,家兴集团已成功打通社区食堂的运营模式。“有社区的地方,就有家兴食堂”,这一布局精准服务了3亿人养老体系建设和单身家庭增多的社会需求。
在家兴集团的转型实践中,赵建光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建立信用体系、满足民生需求、深耕社区圈层。
信用价值体系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会议期间,赵建光分享了一个深刻经历:一位老人深夜打电话询问食品安全问题,这个瞬间让他意识到企业信誉的重要性。也正是这次经历,促使他决定建设100个菜园子,从土地治理开始,构建安全的食品供应链。
满足社区居民的情绪价值成为新的竞争维度。在当前环境下,商品经营的竞争力已经逐渐减弱,如何满足人们的情绪价值才是关键。因此,家兴集团推出的社区食堂模式,不仅解决了老年人餐饮需求,更成为了情感连接的纽带。
在圈层深耕方面,家兴集团聚焦社区居民的一日三餐和日常生活。通过社区食堂等业态创新,跳出了企业单纯卖商品的局限,转向提供更全面的生活解决方案。
面向未来,家兴集团正在构建“天罗地网”式的数字化生态体系。这个体系包括100个菜园子、3万亩果园,以及覆盖县乡村的供应链网络。
不仅如此,家兴集团也在不断夯实团队能力建设。包括线下扎根团队、线上体系建立、私域直播能力。目前,家兴集团的各个核算单位都建立了自己的视频号和微信号,下一步将推动2000个管家视频号的建设,让每个员工都成为销售触点。
在直播布局上,家兴集团选择了私域直播路径。赵建光介绍,他们每天开设12个直播频道,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消费人群,建立精准的营销体系。
在此基础上,家兴集团通过建立100个粮食体系,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并逐步构建从土地到餐桌的全链条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这套体系不仅解决了消费者的安全顾虑,更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社区不仅是商业的最后一公里,更是企业价值的第一公里。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家兴模式的探索为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转型提供了宝贵借鉴——真正的商业智慧,往往蕴藏在最贴近百姓生活的地方。
THE END
作者丨郑继新
编辑丨郑继新
审核丨葛 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