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当前,中国宠物产业正经历爆发式增长,“拟人化”养宠趋势日益显著。越来越多的养宠人,倾向于以食品而非饲料标准来为爱宠挑选口粮,这背后深刻的情感诉求,推动市场不断追求高品质与功能性的产品。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同质化竞争加剧、原料成本不断攀升,以及宠物与人类在资源使用上的潜在冲突,都促使行业必须思考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近日举办的“2025宠物产业发展研讨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单媛媛以“废弃蛋壳的高价值转化”为例,为行业提供了高质量转型的创新思路。
(西北农林大学副教授 单媛媛)
打破宠食认知
宠物口粮,在法律文本中被定义为“饲料”,在消费者心中却是实实在在的“食品”。这一认知差异,折射出产业发展的核心张力。生产者需严守法规确保安全,消费者则借此传递情感。
单媛媛指出,当行业竞相追逐“乳鸽”“A2奶”等稀缺或人类级原料时,也应警惕其中潜藏的误区。在全球粮食资源日趋紧张的宏观背景下,如何平衡宠物福祉与资源可持续性,已成为全行业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
与此同时,初级农产品在精深加工中产生的大量副产物。如蛋壳、羽毛、血液等,多数被低值化处理,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带来环境压力。一面是原料追求推高成本,一面是富营养副产物被废弃。
能否架设桥梁、变废为宝,成为单媛媛团队科研的关键方向。
激活废弃资源
单媛媛团队以最常见的“废弃蛋壳”为切入点,揭示了资源再生的巨大潜力。
蛋壳与内膜富含优质碳酸钙以及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等珍稀成分,是维护宠物骨骼关节与皮肤健康的关键。然而,天然蛋壳膜难以溶解,直接饲喂吸收率极低。
针对这一瓶颈,单媛媛团队研发出一套生物转化技术体系,成功将不溶的蛋壳膜转为可溶状态,无机钙转为更易吸收的有机钙,充分释放其营养潜能。
“我们技术的核心在于协同增效:以蛋壳钙构筑骨骼基础,用水解活性成分构建修复网络,实现润滑与再生双重效果。”单媛媛解释道。
实验数据验证了其有效性。在小鼠实验中,产品显著提升骨密度;临床应用结合中医诊疗方案,使因关节问题瘫痪的宠物自主行走率提升至80%以上。
该方案同样惠及皮肤与毛发健康。研究表明,饲喂壳膜水解物后,宠物血液中可检测到活性成分,能有效刺激内源性胶原蛋白合成,并加速皮肤损伤愈合。一例术后伤口月余未愈的德牧,在饮食中干预添加该成分后,两周内伤口显著愈合;该方案在改善猫咪掉毛与毛发光泽度方面亦效果明显。
联通产业闭环
一枚蛋壳的点状创新,其意义远超单一产品成功。单媛媛团队所展望的,是一张覆盖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宏图。
支撑该蓝图的核心在于技术驱动。单媛媛团队依托现代食品加工技术,构建了从原料筛选、成分分离到稳态化维持的完整技术体系,为实现副产物高值转化奠定基础。
其次是价值共赢。该模式串联上游加工企业,助其解决副产物高值化难题,实现降本增效;为中游技术平台创造价值空间;为下游企业提供具备差异化竞争力、符合“清洁标签”趋势的优质原料。
最终目标是可持续发展。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减少碳足迹与环境压力,并将宠物产业发展融入国家可持续战略框架,实现长久稳健成长。
尽管当前产业仍面临法规、成本与认知等多重挑战,单媛媛相信,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与行业共同努力,推动相关标准完善,这些问题终将迎刃而解。
她呼吁,鸡蛋仅是起点,该模式可扩展至血液、羽毛、骨骼等诸多农业副产物。我们的终极愿景,是构建一个无废的农业食品与宠物食品共生系统。届时,宠物食品将不再是资源的消耗者,而是可持续发展的坚定践行者。
THE END
作者丨郑继新
编辑丨郑继新
审核丨葛 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