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近日,量贩折扣行业又出现了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件:头部量贩零食品牌鸣鸣很忙官宣门店数量突破20000家,并获弗若斯特沙利文认证为“国内休闲食品饮料连锁行业率先门店数量突破2万家的企业”。
相较于此前量贩折扣行业并购、上市以及转型等动作,鸣鸣很忙的这一大事件没有产生太多话题热度。毕竟在今年1月,鸣鸣很忙的门店数量就已经突破了15000家,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突破20000家门店也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从整体增速来看,鸣鸣很忙从10000家门店到15000家门店用了半年时间,而这一次新增5000家门店用了9个月的时间。增速的放缓也说明头部平台正在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量贩折扣行业也逐渐步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格局稳固
马太效应明显
在2025年的量贩零食行业,最受瞩目的当然是万辰集团和鸣鸣很忙两大头部平台,几乎包揽了量贩零食行业的这一年的大部分新闻。
从规模角度来看,鸣鸣很忙以20000家的门店数量领先位于行业第一。而截至2025年6月,万辰集团门店数量为15365家,在半年时间内新增1468家门店。
根据鸣鸣很忙今年2月举办的省钱发布会数据,2024年全年其营收规模为393亿元,同期万辰集团营收为323亿元。
从当下的格局来看,鸣鸣很忙与万辰集团各自占领了量贩零食行业的半壁江山。但在2022年,零食很忙门店数量刚刚突破2000家,仅仅是华中区域的代表性品牌。大部分区域品牌还刚刚崭露头角,千家门店以上规模者寥寥。
但随着资本的推动,以及量贩零食模式的逐渐成熟,整个行业逐渐步入“战国时代”。在整个2023年,量贩零食行业格局持续震荡,零食有鸣、赵一鸣零食、糖巢零食、爱零食等众多平台涌现,整个行业掀起“跑马圈地”的热潮。
也正是在这一年,量贩零食行业出现了奠定格局的两个大事件:万辰集团整合好想来、来优品、吖嘀吖嘀和陆小馋四大品牌,创建了好想来品牌零食;而零食很忙也与赵一鸣零食战略合并,成立鸣鸣很忙。此后量贩零食行业逐渐形成“两超多强”的行业格局。
随着时间来到2025年,两大量贩零食头部平台与其他平台之间的距离被逐渐拉大。截至今年9月,量贩零食行业规模排名第三的零食有鸣,其门店数量为5000家。而根据食业家的调研数据,零食有鸣以下的其他平台,门店数量都有超过3000家。
接连上市
开启发展新周期
从上述情况来看,量贩零食行业的格局已经非常清晰。而随着两大头部平台行业地位的巩固,以及当前量贩零食市场的逐渐饱和,鸣鸣很忙与万辰集团逐渐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其中,最为明显的动向就是两大平台的上市动作。作为“量贩零食第一股”,万辰集团凭借着优秀的业绩表现,将股价从2024年7月的17.49元每股,拉升至211元的股价峰值。同时,8月22日万辰集团还发布公告表示计划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而在今年4月,鸣鸣很忙就已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而根据招股书,其2024年GMV高达555亿元。鸣鸣很忙表示IPO募资将会被用在门店拓展和升级、供应链优化及数字化建设等。
同样是资本的推动,但相较于之前的方向将截然不同。许多量贩零食平台创始人曾告诉食业家,平台曾拒绝过资本的合作邀请。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资本的介入可能会让平台的发展方向脱离原始轨道。在量贩零食跑马圈地的阶段,平台间翻店、价格战等非常规的竞争手段也证明了这一点。
但随着两家头部平台接连为上市加码,也表示资本与量贩零食逐渐度过“磨合期”。随着一万店、两万店的目标相继实现,量贩零食头部平台的发展重心将从规模移动到供应链端。而加盟商与平台的关系也将更加紧密,根据鸣鸣很忙招股书数据,其2024年99.5%的营收来自于向门店直销商品。
也就是说,量贩零食平台的收入来源,并不是加盟费,很难通过收割加盟费来赚钱。只有保障加盟商的利益,量贩零食平台才能赚到钱。这就需要量贩零食平台通过精细化运营,对供应链下游进行持续优化,才能树立起核心竞争力。
调改转型
新模式路在何方?
随着整个市场逐渐饱和,量贩零食行业的上移下沉则显得更为重要。在传统商超如火如荼地进行“调改”的同时,量贩零食平台们也在一直探索新模式。
在年初的省钱战略发布会上,鸣鸣很忙推出了3.0省钱超市的店型,并推出红标、金标以及子品牌。万辰集团也陆续推出省钱超市、全食优选等新店型,并推出多款自有品牌产品(全国前三的好想来门店,藏着半年225亿元的营收密码)。
相比于火爆的“胖改”,两大平台的变动更像是业态升级。但在万辰集团的半年报中,关于具体的升级情况却并没有详细阐述。在财报中,粮油调味、日用百货等新增品类也并未提及。这也说明,新业态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发展模式。
相较于这两大头部平台,其他区域平台则动作稍快一些。9月12日,零食有鸣发布公告,其门店数量已突破5000家,其中折扣超市超3000家。而其他许多量贩零食平台,也在去年下半年开启转型热。
但无论业态如何创新,都是为了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量贩零食平台来说,休闲零食仍是其核心品类,未来仍要坚持“零食+”的核心战略。但随着行业格局的确定,渠道基础、供应链能力与社区消费客群将成为平台们的核心优势。
最后,对于量贩零食平台们来说,一万店、两万店并不是行业的终局。庞大的下沉市场,仍有发展空间。未来的竞争,也不再是简单的规模化竞争,而是供应链深耕、数字化运营与品牌生态的建设。鸣鸣很忙20000店,或许正是量贩行业下一阶段的新起点。
THE END
来源丨食业家
编辑丨张鹏
审核丨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