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花生,早已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餐桌上的花生油、调味花生碎,到休闲时刻的零食小吃,花生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深入亿万家庭当中。
8月27日,“坚果产业高效营销培训班”期间,义县海良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海良食品)总经理张维向参会企业代表,分享了位于北纬42°产地花生的品质与特点。
海良食品总经理 张 维
以下为张维女士演讲全文(经中国贸协整理):
据统计,中国花生年消耗量超过1700万吨,人均约12公斤,可见其在国内食品市场的重要地位。然而,随着消费者健康饮食观念的提升,脱油花生、风味花生等创新产品更是成为增长最快的零食品类之一。
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位于北纬42度的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坐落在渤海湾畔,被誉为农作物生长的黄金地带。这里四季分明,季风性气候带来充足光照,昼夜温差显著,沙质土壤肥沃透气,为花生生长提供了不可复制的自然条件。
义县花生的生长周期达145-150天,远超北方其他产区。正因充足的生长周期和130天的无霜期,塑造了义县花生颗粒饱满、色泽晶莹的独特品质。
当地花生于每年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播种,10月后收获,花生在阳光与夜露的交替滋养中积累营养。
值得一提的是,这片风沙较大的土地,反而成为抑制黄曲霉毒素生长的天然屏障。干燥多风的环境避免了高温高湿的致病条件,从源头上保障了花生的食用安全。
在产业规模方面,义县全县花生种植面积达33万亩,年产量超10万吨,总产值近7亿元,占耕地总面积的20%以上。义县不仅是东北三省重要的花生产区,更形成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为花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守食品安全生命线
食品安全是花生产业的生命线。义县花生经国内外多家机构检测,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这一成果得益于科学种植与创新加工的双重保障。在品种选择上,主要种植繁育23种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且采用覆膜种植与人工除草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农药使用;配合有机肥与绿色防控措施,实现生态化种植。
在加工环节,海良食品深耕行业20余年,率先应用离心脱油技术,突破传统加工局限。该技术仅去除花生表层油脂,保留完整营养,使产品油脂含量降低50%以上,同时保持酥脆口感。
我们联合天津科技大学、渤海大学等科研机构,研发天然抗氧化剂替代化学添加剂,并通过氮气包装技术隔绝氧气,延长保质期的同时锁住原始风味。
从种植、储存到加工,全程标准化管理确保每一粒花生均符合出口欧盟的食品安全标准。
令人称赞的是,义县花生经51天海运至新西兰后仍能通过严格检测,这充分证明了其品质的稳定性。“2023国际花生年会”在义县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武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义县花生具有"宜种植感官优、品质好、风险小、适宜出口"的突出特点。
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随着消费升级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传统花生制品正在经历创新变革。海良食品以"脱油花生"为核心产品,打造出原味、麻辣、花椒、芥末四大畅销系列。
其中,原味花生最大限度保留天然醇香,咀嚼后回甘悠长;麻辣口味酥脆劲爽,成为佐餐佳品;花椒味满足怕辣人群的需求,香气浓郁;芥末味则凭借独特鼻腔刺激感与清爽口感,成为品牌拳头产品。
通过精准控油技术,我们实现了产品表面无油残留,兼具健康属性与便携性,适应休闲零食、旅行伴手礼等多场景需求。
根据我们对市场调研了解到,脱油花生尤其受到年轻女性和健康消费群体的青睐,成为传统花生创新升级的成功典范。
品牌建设方面,海良食品深度融合义县2000多年历史文化,将奉国寺、广胜寺塔等地域符号融入包装设计,赋予产品文化附加值。通过连续5年举办花生相关联活动,促使义县花生产业影响力持续扩大,正成为东北最大的花生加工基地与特色产区。
展望未来,海良食品将继续拓展产学研合作,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质量管控体系。随着投资建设的小粒花生产业基地投入使用,义县花生产业将实现从收购储存到深加工的全链条升级,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吃义县花生,好事会发生。”这既是美好的祝愿,也是对品质的自信宣言。
THE END
本文根据“坚果产业高效营销培训班”内容整理,如需转载请联系中国贸协秘书处。
作者丨郑继新
编辑丨郑继新
审核丨葛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