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886.29亿元!西安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7%,增速高出全国1.7个百分点,居新一线城市前列。
亮眼数据的背后,藏着西安消费市场的“双向奔赴”:一边是真金白银的以旧换新补贴让市民“敢消费”,一边是首店经济、沉浸体验等新场景让消费者“愿停留”。当政策红利遇上商业创新,这座城市正把消费变成连接民生幸福与经济增长的“黄金纽带”。
政策“红包”激活换新
今年来,西安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与产业转型,在汽车、家电、数码等五大领域持续加力扩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当存量市场的更新需求与政策红利相互碰撞,西安释放出强劲的消费潜力,同时也带动了消费模式的转变和产业的绿色发展。
从市民的消费账本来看,政策红利带来的实惠十分直观。“报废旧燃油车换新能源车,不仅能拿到2万元政府补贴,车企还叠加8000元让利,相当于车价直降2.8万。”“一款售价2699元的某热销品牌电动自行车,通过换新补贴和旧车折价,合计补贴900元,最终花费1799元。”这些实实在在的优惠,让消费者的换新成本大幅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政策推动下,消费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以前是“坏了才换”,现在则是“想换就换”,甚至还能带动原本犹豫观望的人加入抢单热潮,有效地将潜在需求转化为即期消费。
数据印证成效,截至7月30日,全市以旧换新补贴惠及消费571.93万人次,累计补贴资金46.58亿元,带动消费457.76亿元。
商家在以旧换新政策中同样受益显著,销量得到大幅提升。西安爱玛平均拉动单店销售增长30%;上半年,西安2家京东MALL及1家城市旗舰店共参与国补16.7万单,转化销售8亿元。在近期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加码政策下,特斯拉西安更创下单月销售新高。
西安爱玛相关负责人坦言:“以旧换新政策吸引了更多消费者到店,有效增加了客户流量,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同时也可能加剧市场竞争。不过,这种竞争压力也会推动商家提升服务质量、优化产品结构,进而助益整个产业的循环发展。”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收旧作为以旧换新的重要一环,不仅解决了消费者处理旧产品的“麻烦”,更带来了“新生机”。
以电动自行车回收为例,通常由销售门店负责评估回收,再由统一的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制定旧车价格并拉走车辆,通过台账记录、统一处理等规范回收流程,实现了废旧车架、电池、塑料件等100%分类回收。
京东工作人员介绍道:“上半年,京东西安线下门店各品类收旧数量合计2598单,旧机由专业团队在线评估后折价,残值机统一回收处理,其中旧家电所含有的金属、塑料部件被循环利用,减少了电子垃圾污染,形成了‘消费-回收-再生产’的闭环。”
从“价格敏感”到“绿色价值认同”,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在政策引导下不断转变,为产业循环及消费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生态动能。
场景创新点燃消费欲
当政策红利打开消费空间,西安的消费场景创新正重塑城市商业发展格局。从传统商圈到文化街区,消费场所正从单纯的“商品交易地” 向多元的“生活体验场”转型。
近年来,宜家荟聚、西安万象城等商场的持续火爆,印证了场景创新的核心价值:首店经济的“稀缺性”与沉浸式体验感形成了双重吸引力。
数据显示,上半年西安共引进各类首店110家,举办首发活动55场,其中区域首店占比持续上升,高能级首店的吸附力逐步增强。“首店效应”也正从单个品牌向商圈辐射。
更深层的变化在于消费场景的主题式营销,小寨银泰城凭借“二次元”特色成功翻红,老城根Gpark、MOMOPARK等通过艺术展览吸引眼球,谷子集市、主题活动等制造“逛买”惊喜。究其本质是将商业空间与目标客群的偏好深度绑定,以新鲜感持续激活商业活力。
从创新场景到经济效益,西安沉浸式体验的代表项目——长安十二时辰的发展变化更可寻见答案。长安十二时辰运营三年来,门票收入占比从近七成降至五成以下,而游客平均逗留时长却从1小时增加到3小时,主题餐秀、唐装摄影、沉浸游戏等二次消费额显著提高。当消费者从“被动观赏”转为“主动参与”,消费行为便从“一次性购买”升级为“持续性投入”。
不仅如此,上半年西安市区“全域联动”举办促消费活动超300场,进一步打破消费场景的空间限制。
“长安好物新消费IP大集” 聚焦本土品牌传播,“丝路美食嘉年华”主打老字号美食发扬,“非遗进社区”推动文化消费下沉,而“票根经济”更展现了场景创新的“乘数效应”——通过演唱会、体育赛事的“票根”串联住宿、餐饮、文旅等消费链条,将“瞬时流量”转化为 “全城消费动能”,形成“1+1>2”的消费生态。
消费市场的蓬勃脉动,正是西安城市活力与发展潜力的生动注脚。从以旧换新政策激活消费潜能,到首店经济、沉浸场景创造的多元体验,西安正构建起连接民生与产业的消费新生态。当流量转化为“留量”、场景升华为体验、消费升级为价值认同,这座千年古都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在消费驱动经济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THE END
来源丨西安商务
编辑丨葛欣
审核丨郑继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