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夜幕降临
华灯初上
中国供销集团旗下
农批市场、商超、地下商业街
纷纷点亮"夜经济"
不仅拉动了消费
更成为连接城乡、服务民生
助力乡村振兴重要载体
快来
感受这份独特的"为农服务"力量吧!
......
人间烟火气:舌尖上的“夜经济”盛宴
晚上8点,夜幕下的中国供销农产品公司丰县农批市场依旧场热闹非凡。烤肉摊滋滋冒着油烟,摊主们扯着嗓子招揽生意,食客们边吃边聊,张阿姨的粥铺前排着长队,李大哥一家正吃着烤串有说有笑,这是最接地气的夜市生活。
夜经济也是乡村振兴的新纽带。“我们的水果都是当天从果园采摘的,新鲜又好吃。”一位摊主自豪地介绍。丰县农批市场夜市专门设立农产品销售专区,这种城乡互动的商业模式,既丰富了城市供给,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为农服务”正通过农产品夜市焕发新活力。在中国供销农产品公司宣城批发市场举办的啤酒龙虾音乐节上,新疆红柳大串、麻辣小龙虾等特色农产品经过精心烹制,搭配清凉饮品,为消费者打造了一场集美食体验与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夏夜盛宴。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夜间餐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大关,其中以小龙虾、烧烤为代表的传统夜宵品类展现出强劲增长态势。
这种"农产品+文娱体验"的创新模式,不仅有效延伸了农产品价值链,提升了为农服务效能,还满足了新时代消费者对品质生活和社交体验的双重需求,同时激发消费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夜宵经济正在向品质化升级。中国供销商贸流通公司所属郧西新合作"胖式"卖场推出的"明厨亮灶"体系,让夜市食品安全看得见,“不卖隔夜肉菜”的承诺,则体现了对品质的坚守。这种变化呼应了消费升级趋势,现代消费者既要烟火气,也要健康保障。
从路边摊到品牌化运营,夜宵经济的演变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深层专版转变,老百姓不仅要更要“吃得好”,更要吃的健康。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即便在数字化点餐盛行的今天,人们依然钟情于夜市里那份现做现吃、带着锅气的美食体验。
消费新场景:从传统夜市到沉浸式体验
夜经济早已超越简单的“夜市摆摊”,正在向多元化、体验式消费场景全面升级。位于贵州遵义的中国供销星悦茂,我们看到了一种全新的夜经济形态——地下商业体的“沉浸式情景体验”。这个全国首创的3.0地下商业,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完美融合。2800平方米的下沉式广场成为夜晚活力核心,露天电影、传统文化互动等元素,让市民在购物休闲之余深度沉浸在艺术氛围中。
在江西南昌,中国供销商贸流通公司湾里漫和城通过露天演出、文创市集等创新形式,将传统夜市升级为集文化、休闲、消费于一体的综合场所。这一实践生动展现了当下夜经济的发展趋势——从单一的商品交易,逐步转向满足消费者社交、娱乐、文化等多元化需求。
夜幕下的中国白茶城别具韵味,一场非遗集市于灯笼垂坠、暖光漫染间启幕,高悬的灯笼、暖黄的光晕搭配古韵诗词勾勒出独特的中式美学空间。游客漫步其中,或驻足欣赏非遗技艺,或细细品鉴沁人茶香,古韵与茶香交融,现代与传统文化碰撞,沉浸式非遗体验让人流连忘返。
在互动展示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平戏正在精彩上演,演员们华美的戏服、悠扬的唱腔,将传统艺术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们品着香茗,听着古调,仿佛穿越时空,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小摊大民生:“夜经济”背后的社会温度
霓虹闪烁的夜市背后,是无数普通人的生计。中国供销商贸流通旗下邻里中心常州马杭农贸市场的张阿姨笑呵呵地说:“自从搬到马杭夜市,我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收入也增加了不少。”在马杭老街夜市,20余个特色摊位成为今夏市民夜间消费的新地标,同时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灵活就业机会。这种"小生意大民生"的现象,正是“夜经济”普惠性的生动体现。
夜经济的就业吸纳能力不容小觑。郧西新合作“胖式”卖场7月12日开业,短短五天销售额突破150余万元,客流量达2.5万人次。中国供销遵义星悦茂的夜市文化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这些数据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创业故事和家庭生计。
夜经济还承载着文化传承的功能。南昌湾里漫和城的文创市集、遵义星悦茂的传统文化互动展示,都在以现代方式延续传统技艺的生命力。这种“商业搭台,文化唱戏”的模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烟火气中焕发新生,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THE END
来源丨中国供销集团
编辑丨李晓
审核丨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