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企业丨合肥知名便利店品牌发展特点
最新动态
企业丨合肥知名便利店品牌发展特点
2025-05-304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近日,国际连锁便利店品牌全家FamilyMart在合肥10店同开,标志着这一全球知名便利店品牌正式入驻合肥。这一事件为观察合肥零售业发展提供了一个窗口,既展现了城市商业生态的多样性,也让我们看到经济能级提升与消费需求迭代之间的良性互动。

图片
位于合柴1972的全家便利店快闪车。|图源:小红书@一口甜
图片

本土崛起与外资涌入

合肥便利店市场的繁荣,是本土品牌深耕与外资品牌抢滩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土品牌如邻几、巷邻、红府等,凭借对本地消费习惯的敏锐洞察快速扩张。以邻几为例,这家2017年创立的安徽本土品牌,仅用5年时间便实现从01000家门店的突破。其扩张逻辑既非简单复制外资模式,也非盲目追逐资本风口,而是基于对本土消费需求的精准洞察。邻几在合肥核心商圈采用“下围棋式密集布局”,以高密度覆盖形成品牌认知;同时突破日式便利店鲜食框架,研发武汉热干面、淮南牛肉汤等区域性产品,更贴合安徽消费者口味。

图片

供应链方面,邻几在肥东与芜湖同步建设鲜食工厂及全温层供应链园区实现350公里半径内当日配送鲜食损耗率降低至行业平均水平的60%。同时,针对社区场景推出巷邻子品牌,通过鲜食组合与便民服务切入县域市场与主品牌形成互补

此外,邻几在社区店增设休闲区,配备充电接口、免费WiFi,打造年轻人社交、办公的“城市客厅”,甚至成为“深夜自习室”。这种“接地气”的策略让邻几在合肥门店数突破600家,全国布局超1300家。

而外资品牌的入驻则进一步激活市场。罗森便利店已在合肥布局3924小时服务门店,全家便利店此次携砀山梨、长丰草莓等本土化鲜食入局,既满足年轻群体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也推动供应链的迭代升级。

品牌竞合的背后,是合肥经济实力的硬支撑。2024年,合肥人均GDP突破1.91万美元,远超便利店爆发式增长的国际阈值(1万美元)。强劲的消费力与年轻化人口结构,为便利店提供可持续增长土壤。全家便利店公关总监李昊直言:“合肥的营商环境与市场潜力,是吸引我们布局的关键。”

图片
“便利购物”到“情感联结”

便利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小、全、近”的属性与即时性服务能力。合肥便利店通过场景创新与数字化改造,将这一优势发挥到极致。
合肥支持便利店突破传统零售边界,拓展即时零售、充电服务、家政预约等“一店多能”模式。例如,罗森与合肥轨道合作,在地铁站点布局门店,精准捕捉通勤人群的碎片化消费需求;邻几便利店免费提供微波加热、环卫工人和快递员休息点等便民服务,成为了都市青年的“第三空间”;蜀山区城西桥家园小区的便利店引入生鲜果蔬、快递代收等便民功能,成为社区生活的“一站式服务站”。
这种从单一商品销售向综合性服务平台的转型,使便利店成为城市治理的“毛细血管”,承载起民生保障与消费升级的双重使命。

图片

便利店的热腾腾的关东煮是很多人的疗愈源泉。


数字化则进一步放大了便利店的服务半径。合肥推动便利店接入政府消费券发放活动,并鼓励线上下单、社区团购等模式,部分门店24小时外卖服务覆盖率已达85%。这种“实体+数字”的双重触达,既满足即时需求,又深化了品牌与用户之间的黏性。

图片

“便民小店”到“城市基建”


合肥便利店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的精准发力。近年来,合肥市将便利店纳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核心,通过《开展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从规划、资金、审批等多维度构建支持体系。例如,对新入驻首店项目给予最高60万元奖补,简化食品经营许可与烟草零售许可的集成办理流程,并推动数字化改造纳入商贸流通体系资金支持范围。
政策红利下,目前,合肥拥有知名便利店品牌10余个,品牌便利店连锁门店超1500家,达全市便利店总数的60%形成外资与本土品牌共生共荣的格局。
图片

合肥市商务局商贸服务业促进处处长赵多佳表示,合肥便利店的进阶之路,其经验可概括为三点:一是政策与市场的同频共振,通过营商优化与业态创新释放消费潜力;二是本土与全球的兼容并蓄,既培育内生品牌又引入国际经验;三是功能与情感的平衡融合,从商品销售转向生活解决方案提供。

“雨后春笋”到“群雄并立”,合肥便利店用政策创新、品牌活力与服务温度,书写了“小业态服务大民生”的生动实践。

便利店的多少,也许不是衡量一个城市发达程度的关键指标但一个到处都是便利店的城市,一定能让市民感受到日常生活的便利和城市活力的升腾。

THE END

来源丨合肥发布

编辑丨吴梦鸽 张鹏

审核丨陶广全 葛欣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