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企业丨老仓库爆改文旅打卡地
最新动态
企业丨老仓库爆改文旅打卡地
2025-05-075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让我们看看

萧山老旧仓库

在保留时代集体记忆的前提下

如何摇身变成

业态多元融合的网红打卡地



图片

浙农东巢艺术公园

图片

五七公社


那群保留着红砖灰瓦外墙的仓库还在。六十多年前,那扇锈迹斑斑的铁门被工人的手推开时,发出刺耳的呻吟,空气里混着麻袋、化肥和汗水的味道;晨曦照进来的那一刻,这座仓库“活”了起来,如今,它们静默地伫立在夕阳下,强烈的色彩对比碰撞,面前是举着相机、穿着潮流的年轻人。红砖墙仓库竟成了两个时代的证人,这座承载着萧山工业记忆的建筑,悄然间完成了从老旧仓库到文化地标的时代转身。



◇历史与新生一◇  浙农·东巢艺术公园


门内是生活,门外是艺术。站在园区的角落,依稀还能看到身着背带工裤的工人们用板车运一袋袋化肥、物资农药的场景,豆大的汗珠滴在打了补丁的裤腿上。上个世纪90年代后,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仓库也逐渐被废弃。2020年,基于该仓库的原始功能退化、土地性质的调整,文创的行业刚刚兴起三个关键因素,浙江省供销社下属浙农控股集团抓住属地政府对土地性质的调整(变更为文创用地)机遇,对萧山火车西站的农资仓库以租赁合作的方式保护性开发成文创主题艺术园区。


图片

浙江农资公司(浙农前身)萧山仓库大门


“刚接手园区的时候,杂草长得比人都高,园区陈旧破损明显,很多地方存在漏雨漏水的情况,一开始我们就知道是在做一个‘难而正确的决定’。拿过来之后我们做了重新的规划,铺设路面、修缮房屋、加固屋顶漏水、改造基建等,但都是建立在不破坏原有的基础上,红砖瓦房就是供销社最原始的记忆。”东巢园区运营负责人王子豪说道,“保留时代记忆,注入新的生命活力”是浙农在改造过程中秉持的理念,这里融合了运河、铁路、工业文化等多重历史文化叠加,承载了北干街道当地许多居民的记忆,如今也成为百姓多元的文化空间。


图片
图片
图片

东巢改造前老照片


为了更好盘活这一社有资产,浙农控股集团做了半年的深度调研,经过前期的考察,对数据指标、方案文本、建设要求等都做了详细要求,综合考量下选择了保持这个建筑原汁原味同时对它进行隐形改造的团队。“保留工业遗存的原真性,又融入现代美学元素,特别是将运河文化作为核心叙事线,这是方案脱颖而出的关键。”浙农控股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



◇历史与新生二◇  萧山区供销社·五七公社


1963年,在这同一年,萧山区供销社五七路口的棉麻仓库拔地而起,这片占地1.82万平方米的土地宛如静默的卫士,50多年守护着往昔的商贸记忆。这个年代,水路运输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棉麻仓库被设立为城区中转点,存放着棉麻、生活资料、盐业煤矿等,迎接着来自四方的物资,又将它们送往城市的各个角落。这座始建于1962年的储运中枢,曾是萧山首条铁路与公路交汇的货运心脏,从逐渐衰落到如今的“网红”打卡地,棉麻仓库在文创浪潮中重焕生机。


图片

五七公社改造前的9号仓库


“我是地道的萧山戴村人,在北干街道生活30年了,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我喜欢老资产和民族文化,我们这代人对老物件和历史的情感寄托十分浓厚。无论从商业体量、商业环境、商业逻辑,还是人文历史、地理属性、城市等级,我都坚持认为萧山区供销社这块老旧资产具有火爆的因素在,所以2021年我就这么去做了。”五七公社园区运营负责人方杰说道。在改造的过程中,针对如何平衡历史和现代的艺术空间、抓住潮流和网感,方总表示推崇的是“古为今用”,既能体现历史的风骨,不会显得很破败,又能打造出都市丛林的感觉,对于周边的居民来说是一个具有“逛感”的城市空间。


图片
图片

五七公社改造前后对比图


萧山供销社万丰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平表示:“做文旅这件事就是在传承供销社精神,本身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去服务。供销社本身就承担着服务三农的使命,我们提升社有资产运营能力,将运营收入反哺农业,本质上也是为了更好地为农服务。”



◇破局三重关◇


改造工程面临三大攻坚任务:文保红线、审批壁垒与消防革新。改造的第一步,是清理垃圾:走进园区面对1.8米的杂草才发现,昔日坐落在“水陆通”的重要仓库,已经满是岁月的痕迹,杂草只是“前菜”,随着几十吨的化肥运出仓库,两大文旅产业园的创立,才算是迈出了第一步。因为仓库属于历史街区的保护范畴,加上京杭大运河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是重点保护对象,在改造之初就收到了附近居民的投诉——噪音、扬尘对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这个历史建筑会被改造成什么样,项目负责人不断地上门劝说,当地居民才放下了戒备心。


图片

改造前萧杭路41号仓库外景


第二重关是报批难,仓库作为老旧资产重大历史遗迹,资料和档案手续的变更需要层层往上报批审核。按照正常流程来走,时间长、效率低。考虑到这一方面后,萧山区政府牵头把燃气、电力、水务、消防、公安、环保等十多个部门聚集开会,集体商讨这次改造。在审核完改造的方案和查阅各种资料后,大家齐心协力,高效率通过了各项报批,最棘手的停车问题也一并解决了。浙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行政基建部副经理倪亚运回忆道。

第三重关是历史建筑保护与现代消防标准的对立,这道看似无解的命题在政企协同创新中找到了最优解。萧山区供销社万丰置业负责人回忆,在这样的情况下,区政府持续召开协调会议,在保留老资产有序开发的情况下,去做实际可行的消防保障方案,到目前为止,园区消防成为了杭州市应急管理示范点。


图片



◇守正创新 涅槃新生◇


时代记忆的注入,让历史建筑实现“逆生长”,园区产业的运营也成为了年轻人创业的平台。“在前期运营招商和改造方面,我们执着于打造每栋楼独有的特色。”五七公社园区负责人方杰表示,做好“五七”这个品牌要做到“三位一体”:首先是功能,其次是定位,最后是主理人。迄今为止,五七公社从零开始孵化了两个全国头部的餐饮行业,营收每年破百万元,也培育了很多具有人文情怀的夫妻档主理人扎根在公社,努力打造集“文创、网红、潮文化、夜经济”等形态的多元文化园区。


图片

五七公社集市照片


园区的转型成效远超预期。以浙农东巢艺术公园为例,2021年开园迄今累计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举办近300场活动,被评为萧山区文化产业园区、杭州市文化创意街区、杭州市夜间经济集聚示范区培育区,累计举办各类特色创意活动200余场,承办了各类主题活动、音乐会、品牌发布会、艺术展览、非遗文化节等,实现营收6亿多元,成功入选“杭城十大夜地标”,获评杭州市级文创街区。


图片

东巢艺术公园活动照片


守的是情怀和不变的历史,创的是新时代的精神动力;保留时代记忆的供销精神,变的是消费场景的打造,不变的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五七公社目前保留了15幢历史保护建筑(红砖仓库),东巢目前保留了37幢历史保护建筑(红砖仓库),官河夜市和落日夜市成为了萧山文旅的知名品牌,现在仓库兼具户外运动、潮流打卡、沉浸式社交、循环奢品、休闲餐饮等各种属性。“以前这里是没有内容的,做成园区之后价值和活力就进来了,实打实提高了附近居民和各地来往游客的消费力。”大学生跟着小红书来探店,爷爷奶奶表示自己每天晚上会带孙子、外孙女来逛夜市。园区打造的“夜景经济”,为萧山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艺术空间。

THE END

来源丨浙江兴和集团

编辑丨葛欣

审核丨郑继新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