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5年1月挂牌的武进人民商场社区食堂,最初定位是覆盖周边社区、服务老人的助餐点。然而开业以来的数据让社区食堂负责人李云龙嗅到新机:“每天的客流量中,竟有三分之一是周边写字楼的年轻白领。”
“开业后,我们就收到多条建议,都是年轻人希望增加轻食、西餐的留言。”李云龙翻开工作日志,指着3月1日的记录——这天他们推出“您点单 我掌勺”预订服务,涵盖20多道固定菜品,淮扬菜、川湘菜、东北菜、轻食西餐等一应俱全,还可搭配提拉米苏、千层等甜品,首周就吸引百人入群预定。
在轻食窗口前,90后林凌正打包鸡蛋火腿三明治:“以前得掐着点叫外卖,现在电梯上个楼就能买到新鲜制作的。”后厨监控显示,每天早上冷链车准时送达的食材中,鲜虾、牛油果等轻食原料占比已达30%。
“既要守住老年套餐的惠民底线,又要满足年轻人多元需求。”食堂营养师团队研发出独特的“双轨菜单”:保留东坡肉、腌笃鲜等传统菜的同时,新增包含8个品类的减脂套餐。数据显示,午市每天都能接到十余张的轻食订单。
“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号召,正好天马上要热起来了,准备美美过夏天。像我今天这份低脂番茄牛肉烩饭,已回购3次,鸡肉杂粮饭、泰式酸辣荞麦面等都十分喜欢。”市民陈芝露展示手机里的预定记录。此外,还有令食客惊喜的价格体系——减脂餐较市面同类便宜20~30%,老年套餐可享政府4元助餐补贴(每人每天限一餐)。
通过“客群分流”,年轻人可扫码进群提前一天预定低卡餐,老年人则能预定软烂适口的家常菜。“就像不同频段的电台,在同一空间和谐共存。”李云龙这样形容他们的服务理念。
下午三点,本应是餐饮场所的冷清时段,这里却飘着现烤披萨的香气。吴沛洁点了一份提拉米苏,等待间隙则至一旁的“空中花园”闲逛拍照,“比起连锁店,这里的下午茶套餐更接地气。”数据印证着变化:非正餐时段销售额已占全天15%。
这种空间重构正在改变社区生态。76岁的姜伯森发现,自从年轻人涌入后,食堂新增了共享充电宝和WIFI提速服务;而周莹青则通过“餐友群”认识了兴趣相投的瑜伽“搭子”……这个500平方米的空间,已从单纯的用餐场所,进化为融合代际交流、文化传承的社区枢纽。
截至目前,社区食堂已为890名符合条件的社区高龄老人办优惠就餐卡,并配套老年送餐服务,不少年轻人也纷纷前来打卡,已累计服务居民2.8万人次。
THE END
来源丨今日武进
编辑丨葛欣
审核丨郑继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