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有人说,人的本质是遗忘,所以便有了清明节。于是,为了记住,中华传统习俗中就有了除夕、重阳节、中元节……
总之,每一个祭祖的节日,都是为了不遗忘。
许多国外友人不解:“中国人每年孜孜不倦地祭拜祖先,真的会得到祖先的庇佑吗?”
其实对于我们来讲:他们没有死去,只是换了个地方活在人们心里。
清明,是为了记住
作家张晓风说:如果没有照相机,我也许只能记得很少,我也许会忘记很多。
还记得小时候,跟着长辈们踏青扫墓时,他们总会领着我去到这个那个墓碑前,讲着先人们的故事:这高祖父中过进士,请他写春联的人要排队;太爷爷生意做到南洋,有十几间铺,但爱喝酒;曾祖母做的手艺是全村最好看的……
以前不解,为什么每年总要讲一遍同样的故事。
清明节,就是一个让你回忆起一切的节日。它让你记起你的来处,记起你的祖辈,记起他们曾经也为生活奋斗过、努力过。
清明,是不忘本
有人说,人的一生会死三次:第一次是他断气时,从生物学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时,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一生,在社会上他死了。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了,那时候他才真正地死了。
以前不理解人老后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落叶归根。后来慢慢理解了,比起春节回家,清明便是为了提醒我们:做人,不能忘本。
“在日复一日的时间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
在丰子恺记忆中,他幼时每年祭祖是一件盛大的事,清明三天都去上坟。第一天上自家村里的“杨庄坟”;清明正日,同族五条村,租上两条大船,上“大家坟”;最后一天才是他们一家几口上“私家坟”。
多少年以后,当年的三岁小儿慈玉,已成白发老人丰子恺,但这些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让他以爱与温柔活了丰盈的一生。
自古爱恨离别苦,人有悲欢离合。清明,就是让我们学会以爱告别,以爱相处。
THE END
来源丨国学文化
编辑丨郑继新
审核丨葛 欣